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1 | 2 | 3 | 4 | 5 | 6 |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的国家法律法规。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传染病防治法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目的: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2、更好的防治职业病;3、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该法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凸显“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及时出台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涵盖了国家安全各个领域的内容,很多都是原则性规定,重点解决国家安全各领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亟待立法填补空白的问题,同时为今后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预留了空间。
《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该法公布实施以来,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反分裂国家法是中国国家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促进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这部法律,保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共同推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对中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战场、主阵地,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2.有助于保障网络安全。该法的出台,对于维护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意义。
3.有助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该法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意义在于从法治的角度来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整体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利以及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制定和实施是现代法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对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约束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的法规。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全面修订,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商标制度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特此制定。
制定商标法的目的,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加强商标管理。
第二,保护商标专用权。
第三,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
第四,维护商标信誉。
第五,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
第六,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的法律。
我国专利法的立法目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目的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更深层的目的则是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而不是“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1年6月1日,第三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这对我国著作权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不仅完善了著作权法律制度,强化了对著作权的保护,还加强了与其他法律的衔接,落实了近年来我国加入的版权国际条约中规定的义务,为维护版权秩序、提升版权治理效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