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服务优抚褒扬

少年英雄温木兰

发布时间:2025-02-28 15:35:00   来源作者:赣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温木兰在世上只活了16年,却走过很不一般的人生道路。

1919年,温木兰出生在石城县木兰乡杨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8岁就被迫到地主家当放牛娃。说是放牛,其实只要他勉强能干的,就什么都得干,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他还经常挨打受骂,过着非人的生活,因而十分痛恨地主。

温木兰虽没机会读书,却极爱听故事。与他一同在地主家做工的大人们不仅常讲侠义故事,还教他做人的道理。他深深地敬佩故事中那些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英雄,并暗下决心,自己将来也要做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

1931年,工农红军开进了石城。他们帮助农民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开恶霸地主的粮仓,没收地主的土地,并将粮食与土地分给农民。目睹这些,温木兰想这些红军不就是那些侠义英雄吗?要做为民除害的英雄,就必须参加红军去。

他找到红军,非常恳切地说:“红军叔叔,让我参加红军吧,我要为民除害!”

温木兰才12岁,当红军,太小了。可红军叔叔看他挺机灵的,又有志气,就让他当了杨坊村少先队的队长。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地方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但是有许多人都担心地主会反攻倒算,因而害怕去打地主,甚至连分给他们的财物也不敢要。才12岁的温木兰却什么都不怕,他经常带头去打地主。当他带人去打杨坊村民愤极大、也最使人害怕的恶霸地主“温泼皮”时,他的父亲急忙拉住他的手说:“他家人多势众,今日惹了他,日后定要找我们算账,不要去吧!”

温木兰立即问答:“我们有红军撑腰,怕他什么!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会砍头我也要干。”说完就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去了。

1934年,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离开木兰,离开石城,离开江西。

为了坚持革命斗争,已是木兰区儿童团书记的温木兰参与组建了木兰游击队。游击队刚成立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自己只有三十多人,五条土枪,可敌人呢?活动在新河一带的大刀会有一百多人,活动在小琴一带的靖卫队有五十多人,驻扎在县城的靖卫团有两百多人,共有几百条枪。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在敌人对我底细还摸不清的情况下来个主动出击,挫挫敌人的锐气。”温木兰对游击队长说,游击队长点了点头。

1934年9月20日,侦察人员报告,大刀会的大小头目将在9月22日到蓼丰段大刀会头子曾谱年家开会。这是打击敌人的好机会。温木兰立即要求带一班人前去偷袭。

9月22日夜,大约凌晨三点左右,温木兰带着十多个游击队员摸到了曾谱年家的围墙外。透过窗户,他们发现大刀会的大小头目正围坐在一起,谋划如何剿灭游击队,以便向国民党县政府邀功请赏。

温木兰说声:“打!”几颗土制手榴弹随即在屋子里开了花,几条土枪也同时开火。土制手榴弹威力不大,土枪放了第一枪就难放第二枪。所以,只打死几个人,缴获了几支枪,其余的仗着路熟都逃掉了。五分钟结束了战斗。取得了胜利,游击队员个个精神抖擞起来。温木兰当即决定乘胜袭击小琴靖卫队。

黎明时分,游击队翻山越岭,跑了二十多里山路,摸到小琴靖卫队队部,敌人还在梦乡神游。游击队员破门而入,他们从梦中惊醒,以为是神兵天降,一个个吓得魂飞天外,呼爹叫娘。这一仗收获更大,打死了包括靖卫队长在内的二十多人,缴获长短枪十多支。

消息传到县城,靖卫团头子周寿松气得七窍生烟,急忙带领靖卫团与大刀队、靖卫队,联合追剿游击队,并悬赏三百块大洋捉拿温木兰。

周寿松兴师动众忙乎了近一个月,不但没有剿灭游击队,没有捉到温木兰,反而损兵折将。他觉得大队伍在山区追剿实在不是办法,只得改变策略,表面上撤了兵,但暗地里让人监视各条路口。

再说游击队因为力量太小,很想找到红军大部队。1934年11月初,温木兰不幸在寻找红军的路上被捕了,很快就被押到靖卫团团部。周寿松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对温木兰更是必欲杀之而后快。但游击队还在神出鬼没地到处活动,他希望从温木兰口中得到游击队的情况。因此,他不但没有表现杀气,反而故作怜爱地说:“唉呀呀,这不是个小孩子吗!干嘛要这样五花大绑的?”说着,就亲手给温木兰松了绑,让他在椅子上坐下喝了一杯水。这才皮笑肉不笑地说:“木兰子,你才15岁,人又聪明,只要你知错改错,或者向我们提供游击队的种种情况,就不但既往不咎,而且让你发财升官,怎么样?”

温木兰一听,愤怒地说:“我们打倒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有什么错?你们不给我们做主,我们自己作主有什么错?要杀就杀,要我提供游击队的情况休想!”

周寿松是个狡猾之徒,尽管温木兰驳斥了他,他也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既没有下令杀温木兰,甚至连刑也没有用,关了两天就让木兰的父亲用30块银元将他赎回去了。

温木兰被放出后,敌人立即跟踪,严密监视其行动。

出狱后的温木兰多想找到游击队,以便和他们一起战斗啊!但他明白,敌人正在监视他的行动。如果去找,就等于给敌人带路。因此,他决定不找游击队了,干脆一个人去找红军。

两个月过去了,红军没有找着,不过他摆脱了周寿松的监视,在广昌一个亲戚家里住了下来,他希望等待时机,再图进取。

周寿松本想放长线钓大鱼,结果不但没钓到“鱼”,反而把“线”弄丢了,十分懊恼。他急忙传话给温木兰的父亲,若不把温木兰找回来,就不但要杀掉温木兰全家,还要杀他的亲戚和邻居。

温木兰知道这一情况后,难过极了。自己要逃出去并不难,如能找到红军,报仇雪恨也完全可能,但十几户邻居、亲戚和家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呢?他们就可能成为无辜啊!自己本要为民除害,怎么反给他们添灾呢!这万万不可。回去,不过死我一人,但没有能够亲手杀掉周寿松、曾谱年这些恶霸实在不甘心。

“挽救无辜百姓的生命要紧!”1935年1月23日,温木兰毅然踏上了归途。第二天凌晨,他的家就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

温木兰穿好了衣服,告别了亲人,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家门,走向敌人。

温木兰再次被押到靖卫团。这一次周寿松一改上次的“慈颜”,命令刽子手先将温木兰吊起来打。刽子手打累了,温木兰也昏死过去了,周寿松命令用冷水泼醒再打。这样反复几次以后,才将他放下来。待他苏醒过来,便凶光毕露地说:“兔崽子,你说不说,不说就将你凌迟处死!”

温木兰强忍着全身的剧痛,毫不示弱地盯着周寿松怒吼:“龟孙子,我决定回来就不想活了,要杀要砍,你动手,还愣着干什么?”

周寿松虽然凶残,但这时竟被震住了。他没有见过也不曾想到才16岁的孩子,竟有如此坚强的意志、竟有撼人心魄的神威!他没敢再问什么,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刽子手将温木兰带出去杀害了。

温木兰就这样带着为民除害的坚强意志,带着敌人也感到害怕的神威,也许还带着没能参加红军,没有亲手杀掉周寿松等大恶霸的遗憾离开了人间。温木兰的生命定格在16岁,但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革命丰碑上,成为木兰乡永不熄灭的火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