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百年英烈 忠诚永铸

英烈故事:宁死不屈杜慕南

发布时间:2021-04-12 16:07:22   来源作者:赣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量:

杜慕南,1913年出生于安远县欣山镇修田村,祖辈世代务农家境十分贫寒。6岁那年失去了父亲,母子四人相依为命,靠砍柴做工度日,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7月,中共安远县执委会委员、常委、宣传部长;同年10月,接任县委书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党组织安排,杜慕南任安南县委书记,留在苏区领导安远、定南一带的游击战争。他组织了一支红色挺进队,转战在安远、寻乌、定南、广东边境一带,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经常四出活动打击敌人,对敌人造成很大威胁。国民党政府对此十分恼火,曾对外扬言:“谁要抓到杜慕南,要钱给钱,要官给官。”敌人到处通缉,到处搜索,但是处处扑空。国民党反动政府眼看硬的办法不行,又采用诱降的方法,写信劝杜慕南下山,只要他放弃革命,可许一个副县长的官给他做,但遭到了杜慕南的严词拒绝。

1935年春,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敌军对我游击队的围剿更加残酷。在军事上,他们挖空心思采取砍树、搜山,实行“屋烧光、人杀光、东西抢光”的三光政策。在政治上,他们使用“移民并村,十户联保制”“一家通匪、十家连坐,一家通匪、十家同祸”的方法,将小村并入大村,十户编一个联保,指定其亲信负责,群众外出干活,不仅要请假,而且还要定时回家。否则轻者挨打受骂,重者坐牢杀头,妄图以此切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企图把挺进队困死、饿死在山上。

1935年5月,挺进队小队长张炳煌投敌叛变。在一天晚上,杜慕南率领挺进队转移到安远镇岗、凤山、三百山交界的樟溪水附近的山腰间宿营。天刚露出鱼肚白,杜慕南起来查哨,发现树林有响声,立即警觉起来。这时,叛徒张炳煌带着敌人避开了我们的哨兵将挺进队包围。杜慕南一边向敌人开枪射击,一边指挥队员突围,他带领队员冲上一座山顶,敌人随后紧追,敌人密集的子弹不断射来,杜慕南肩部中弹流不止,警卫员跑上前来包扎,杜慕南大声命令:“你们快走,我来掩护”。说着他爬着钻进了小树丛,举枪击毙了几个追上来的敌人,继续同敌人顽强战斗,掩护部队转移,这时大批的敌人象饿狼似的扑向杜慕南,将杜慕南捆绑起来。

杜慕南被捕后,关押在监狱里,反共靖卫团长赖良东亲自审问。他皮笑肉不笑地说:“杜书记,事到如今还是老实点好,只要你答应同我们一起干,要官要钱都可以。”杜慕南说:“可惜,我要的东西你们没有”。“你要什么?”赖良东迫不及待地问,杜慕南严肃地说:“我要革命,你答应吗?”赖良东无法审问下去,就对叛徒张炳煌说:“你去劝劝他。”张厚着脸皮对杜说:“老杜,还是软一点好,否则要杀头的。”杜慕南大声喝道:“无耻的叛徒,给我滚!”杜慕南在监狱关押了3个多月,受尽了折磨。有一天,戴着手铐脚镣的杜慕南又一次被带到审讯室。一个敌军官问道:“杜慕南,你是哪里人?为什么参加共党?”杜慕南面不改色地回答:“我哪里人你不是知道吗,我是安远濂江修田人,为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地主剥削阶级而参加中国共产党!”敌军官暴跳如雷,喝道:“你写不写悔过书?”杜慕南斩钉截铁地说:“不写!”敌军官喝令用刑,打手们立即动用踩杠子、灌辣椒水、烙铁烧等种种酷刑,杜慕南咬紧牙关,忍着剧痛,昏死过去,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敌人见他软、硬不吃,决定把他枪决。那天天刚蒙蒙亮,一个敌军官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敌兵,打开监狱门,气势汹汹地喝道:“杜慕南,你出来!”这时,杜慕南知道要上刑场,他用手整了整衣服,理了理头发,昂首挺胸地走出牢房,义无返顾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时年23岁。

杜慕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在人民群众中传颂。